运输和配送

供应链的构建

发布日期:2013年01月17日

  【供应链中国网】绿色物流(greenlogistics)是20世纪后期才被提出的一个新概念,目前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国外的一些学者对绿色物流的观点和看法也不尽相同。jean-paulrodrigue,pianslack和claudecomtois认为,绿色物流是与环境相协调的物流系统(compatibilitywiththeenvironment),是一种环境友好而有效的物流系统(anenvironmentally-friendlyandefficientlogistics)。
  
  丹麦出版的bjornn.petersen和pallpetersen合著的《greenlogistics》中定义:绿色物流就是对前向物流(forwardlogistics)和逆向物流(reverselogistics)的生态管理。
  
  美国逆向物流执行委员会(reverselogisticsexecutivecouncil,rlec)在研究报告中对绿色物流的定义是:绿色物流也称为“生态型的物流”,是一种对物流过程产生的生态环境影响进行认识并使其最小化的过程。
  
  从国外学者对绿色物流的定义可以看出,绿色物流其实是一个很广泛的、内容很丰富的概念,一切旨在降低物流过程对环境影响的手段、方法都属于绿色物流这个范畴。在我国2001年出版的《物流术语》(gbpt18354-2001)中,对绿色物流的定义是:在物流过程中抑制物流对环境造成污染的同时,实现对物流环境的净化,使物流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我们在此以可持续发展原则为基础,结合现代物流的内涵,给绿色物流做出如下定义:绿色物流是指以降低对环境的污染、减少资源消耗为目标,通过先进的物流技术,进行物流系统的规划,并使物流作业环节绿色化的控制与管理过程。绿色物流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世界经济全球化、一体化发展的客观要求。
  
  一、我国绿色物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自1979年引入物流概念以来,物流业已经得到了很大的发展。目前,绿色物流的理念也得到全社会的广泛关注。但由于我国物流的起步较晚,因此和世界上绿色物流发展较先进的国家相比,我国绿色物流的发展还存在较大的差距。这些差距主要体现在:
  
  1.观念上的差距。
  
  现代物流在经济中的重要作用已得到各级政府的认可,但绿色物流的理念尚未完全确立。经营者和消费者对国外绿色经营和绿色消费的理念还很淡薄,绿色物流的理念则更缺乏。绿色物流是绿色产品和绿色消费之间的绿色通道,必须引起政府与企业的足够重视。为此,在重视物流发展的同时,必须把绿色物流上升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来认识,这也是现代物流发展的终极目标。
  
  2.政策上的差距。
  
  绿色物流的实施不只是物流企业的事情,还涉及到政府、制造企业及消费者对绿色物流的重视程度。一些发达国家的政府在绿色物流的发展上给与了许多政策上的引导,如制订了诸如控制污染发生源,对清洁原料的使用予以税收优惠,限制交通量和控制交通流的有关政策和法规;对物流包装废弃物和产品废弃物的回收重用也作了规定。这些法规对物流的绿色化实践都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我国还缺乏相关的政策法规对现有的物流体制进行强制性环境管理的能力。
  
  3.技术上的差距。
  
  绿色物流的贯彻实施,不仅依赖于绿色物流理念的建立和政策的制订,还离不开绿色技术的支撑。绿色物流是循环型物流,要使物流材料得到再降解利用和重复利用,必须有先进的技术。而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物流技术离绿色化的要求还有较大的差距。
  
  表现在:在物流系统规划方面,缺乏全局性的统一规划;在物流设备方面,设备的省力化、清洁化技术水平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在包装材料及包装方式的处理上,与绿色物流倡导的可重用性、可降解性也存在较大的差距。另外,高水平的信息化也是绿色物流发展的一个必备条件,而我国开发的一些物流软件性能较低。因此,信息技术和信息系统功能的限制,也会导致物流路径的迂回和不合理。
  
  上述差距说明,我国的物流绿色化还任重而道远。因此,建立和完善我国物流绿色化的政策和理论体系,对物流系统目标、物流设施设备和物流活动组织等进行改进与调整,实现物流系统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整体最优化,对物流管理水平的提高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都将具有重大的意义。
  
  二、我国绿色物流的发展对策
  
  针对上述我国绿色物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借鉴发达国家绿色物流的实践,提出我国发展绿色物流的如下建议:
  
  1.更新观念,树立现代绿色物流的全新运作观。
  
  当前有的观点认为,物流只要能适应生产和消费的要求,能为其提供相适应的物流服务便尽职尽责,其实这只是物流运作的最基本要求,仅仅如此是不能满足当代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的。当代物流不仅要树立服务观念,更应自始至终贯穿绿色运作的理念。因为物流的良好服务,离不开高效节能和安全优质。没有绿色物流的建立和发展,生产和消费就难以有效衔接,全社会的绿色革命和绿色经济就是一句空话。
  
  2.加强政府对绿色物流的引导。
  
  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在各种基础较为薄弱的情况下,要迅速培育发展绿色物流事业,必然需要政府部门进行有效的宏观监管和相应的政策扶持。借鉴发达国家的实践经验,政府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制订相应的政策法规,在宏观上对绿色物流的发展进行政策上的引导。
  
  (1)从物流源头抓起。主要是对物流过程中产生的环境问题的来源进行管理。由于物流活动的日益增加以及配送服务的发展,引起在途运输的车辆增加,导致了大气污染的加重,因此可采取以下措施对物流过程中污染发生源进行控制;制定相应的环境法规,对废气排放量及车种进行限制,采取措施促进使用符合限制条件的车辆,普及使用低公害车辆,对车辆产生的噪音进行限制等;
  
  (2)约束交通量。通过政府指导作用,促进企业选择合适的运输方式,发展共同配送,统筹建立现代化的物流中心,最终通过有限的交通量来提高物流效率;
  
  (3)约束交通流。主要通过政府投入相应的资金,建立都市中心部环状道路,制定有关道路停车管理规定,采取措施实现交通管制系统的现代化,开展公路、铁路的立体交叉发展,从而减少交通阻塞,提高配送的效率,达到环保的目的。另外政府还可以通过制定一些绿色标准和优惠政策鼓励企业绿色生产、绿色经营。比如,对公路运输提价,鼓励铁路运输,对达到绿色标准的企业给与相应的奖励等等。
  
  3.企业经营必须兼顾环保。
  
  物流绿色化的实施归根到底要靠物流企业营运的绿色化实现。在我国物流绿色化之初,做好物流企业的绿色规范和转型必将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绿色物流企业的创建以及原有物流企业的改造,必须将其经营战略与环境保护有机联系起来,抓住以下几个方面:
  
  (1)改变运输方式,尽量实施联合一贯制运输。
  
  联合一贯制运输是指吸取铁路、汽车、船舶、飞机等各种运输方式的长处,把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实行多环、多区段、多运输工具相衔接的一种运输方式。这种运输方式以集装箱作为联结各种工具的通用媒介,起到促进复合直达运输的作用。由于全程采用集装箱等包装形式,可以减少包装支出,降低运输过程中的货损、货差。这种运输方式克服了单个运输方式固有的缺陷,从而在整体上保证了运输过程的最优化和效率化。
  
  (2)开展共同配送,减少污染。
  
  共同配送是以城市一定区域内的配送需求为对象,人为地进行有目的、集约化的配送方式。它是由同一行业或同一区域的中小企业协同进行配送。“统一集货、统一送货”可以明显地减少货流,有效地消除交错运输,缓解交通拥挤状况。还可以提高市内货物运输效率,减少空载率,有利于提高配送服务水平,使企业库存水平大大降低,降低物流成本。
  
  (3)实施绿色包装。
  
  一是选用绿色包装材料。传统包装设计对包装材料及包装物的生产、使用和报废给环境带来的影响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由此造成了对环境的严重污染。基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包装设计,在选用包装材料时必须将其环保性能作为一个重要指标来考虑。
  
  二是选用易回收再生的材料。如果包装废弃物易于回收、再生,不仅可以减轻其对环境的污染,而且还利于材料的循环再使用,节约资源和能源,减少废弃垃圾处理费用,具有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三是简化包装,做到适度包装。过度包装不仅是一种浪费也造成不必要的污染。现在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倡导适度包装并制定出许多相应的法规。我国在销售包装中还大量存在滥用包装材料,设计过分包装甚至欺骗包装,这是违背世界环保潮流的,应当采取措施,给予经济制裁。
  
  4.通过标准化体系认证,促进物流的绿色化。
  
  iso14000是国际标准化组织1993年成立的isoptc207环境管理委员会制定的国际环境管理系列标准。它侧重于组织的活动、产品和服务对环境的影响,要求产品在设计、加工、包装、贮藏、运输、销售、消费乃至废弃后的回收、再生等方面都能符合环境标准。现在环境管理在欧、美、日等许多国家已经规范化、法制化,仅从与物流有关的环境管理看,其管理范围不仅限于对包装材料和容器的选用、设计、消费、废弃、回收再利用等做出节省资源、无害化的规定,而且对伴随产品运输产生的no2和co2也提出严格的要求。面对全世界的“绿色革命”浪潮和基于环境标准竞争而形成的绿色壁垒制约,我国的物流经营者应创造条件积极申请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标准认证,用国际标准来规范自身的物流行为,塑造绿色物流形象,进而增强在国际市场的竞争能力。
 

返回

亿康中国 . 上海

地址:上海浦东新区富特西三路77号10幢2楼

联系电话:(8621) 5866 2100

网址:www.ecomsh.com.cn

亿康中国 . 香港

地址:Room 4108, Floor 41, Hopewell Centre 183 Queen's Road East,
Wanchai, Hong Kong

联系电话:(853) 2821 2777

网址:www.ecomasialtd.com

亿康菲律宾

地址:Suite 501, West Tower, PSE Center,Exchange Road, Ortigas Center, Pasig City, 1605

联系电话:(632) 634 4153

网址:www.e.com.ph

亿康澳大利亚

地址:9/14 Market St, Box Hill, Melbourne, VIC 3128, Australia

联系电话:(61) 3 9005 8096

网址:www.ecomasialtd.com

亿康科技信息(上海)有限公司沪ICP备13005917号  Copyright ©2015 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沪公网安备 31019002000191号